欢迎访问青岛盛海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官方网站  

咨询电话:0532-80988507    18561489777
  • 看腻了土味情话,才知道情书可以这样写
阅读 579 次  发布于:8/18/2018

传说在七夕的夜里,成千上万的喜鹊就会飞到一起,搭起一座横跨银河的桥。人间的牛郎,就踩着这桥,一步步迈过迢迢银河,去见隔岸的织女。

 

 

 
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

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

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宋 秦观《鹊桥仙》

 

 

 

每到七夕,都会让人忍不住想起秦观的这首词。


古代的诗人是多情的,而现代,也有这么一个人,和他心爱的女子用信件互诉衷情。


 01

谁也没想到,一个平时不善言语,终日沉默寡言的男人,写起情书来,竟热烈奔放。反差如此之大,却又让人喟叹这爱情的美好。


他会写:


“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。”


这么肉麻兮兮的句子。


也会写:


“这里一切都是丑的,风、雨、太阳,都丑,人也丑,我也丑得很。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羡。”


这么浪漫又热烈的字段。


这个人,就是朱生豪。他给妻子宋清如写的情书里,透露着一种男人面对情爱的笨拙、可爱、小情绪和一纸满满的爱意。


在那个文人墨客众多的民国时代,可能大家对朱生豪并不熟悉,只知才子徐志摩、沈从文、鲁迅、朱湘等人写的一手好情书。


然而,却不知朱生豪才是那个写情书的高手。


 

 

朱生豪,1912年2月2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。家境虽不富裕,但教育却没有落下,他从小就是个学霸,经常都拿学习的第一名。


不幸的是,10岁时家中突然遭遇变故,母亲离世,2年后父亲也跟着去世了。从此以后朱生豪和兄弟姐妹就只有姑母照顾,失去了双亲关怀的温暖。因此他从小便沉默寡言,似乎不善与人交谈。


中学毕业后,他被校长推荐保送到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,主修中国文学,副科是英文。大学二年级参加了“之江诗社”,才华凸显,折服了同学和老师们。


“之江诗社”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:


“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,多前人未发之论,爽利无比。聪明才力,在余师友间,不当以学生视之。其人今年才二十岁,渊默若处子,轻易不发一言。闻英文甚深,之江办学数十年,恐无此不易之才也。”


 02

 

在这个之江诗社,他因为参加活动认识了宋清如。


宋清如出生于江苏一户富豪家庭。1932年进之江大学,1933年起即常在《现代》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,被誉为有“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”的女诗人。

 

 

宋清如是极有个性与主见的女孩,放到现在,应该就是大家说的“独立女性”了。


相对富裕的家庭为其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,幼年她就接受了私塾启蒙,后来到常熟女子高小读书。之后经过自己努力,在苏州的慧灵女中、女子中学完成了初中、高中学业。


家人本来希望她初中毕业后回家结婚,宋清如说:“不要嫁妆要读书”。母亲疼爱这个掌上明珠,遂还给她一个自由的天空,不再逼迫她。


 

 

朱生豪第一次见到宋清如,两人仿佛相见恨晚,很快就开始了书信往来。认识宋清如之前,朱生豪的性格格外沉静、孤僻,在人群里总是显得沉默寡言。认识了她之后,他成了最会写情书的高手。


“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。这两天我很快活,而且骄傲。你这人,有点太不可怕。尤其是,一点也不莫名其妙。”


“ 我是,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。”


“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,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。”


他的情书里,称呼宋清如也总是花样百出:宝贝、无比的好人、宋儿、小姊姊、澄儿、小亲亲、傻丫头……


而自己的落款名字,却又逗趣非常,让人忍俊不禁:一个臭男人、你脚下的蚂蚁、快乐的亨利、白痴、猪八戒、罗马教皇、顶蠢顶丑顶无聊的家伙、丑小鸭、常山赵子龙、牛魔王.....


称呼宋清如的名字真是甜到忧伤,而称呼自己的这些名字,看起来跟现在的网名也就差不多了吧,让人捧腹不已。这就是大家所说的“反差萌”吧!


最好的爱情,不过是灵魂的门当户对。靠着这份痴情和真诚,他们就这样互通书信来往,异地恋竟然长达9年!


 03

1933年,朱生豪有感于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本,决定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翻译一部明白晓畅、忠实原文意趣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。


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,这项工作变得尤为困难:


“八·一三”事变,他已译出的喜剧9种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资料全部毁于炮火;


1939年,他编写短评,宣传抗日,莎剧翻译因此不得不暂时停下;


1941年日军占领上海,在经济状况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朱生豪此时手里除了莎翁全集,只剩下《牛津词典》和《英汉四用辞典》。


穷困潦倒的他,连稿纸都买不起,还是践行当年的承诺,一定要为翻译莎翁全集,让国人也可以读上西方戏剧文学。买不起纸稿,他每页纸的正面反面边边角角都挤满了字。


而宋清如性格独立却又极度缺乏安全感,内心渴望爱情婚姻,但她又深深地恐惧婚姻会沦为爱情的坟墓。跨过了9年的异地恋,而宋清如心想,从爱情到婚姻,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?


1942年,宋清如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,在上海,在朋友们的见证下,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。


昔日诗社的老师夏承焘为他们题词:


才子佳人,柴米夫妻。


 

 

随后,朱生豪和宋清如带着莎氏全集和词典,就回到了朱生豪老家。闭门不出,全力翻译莎剧。


宋清如照顾他的饮食起居,负责每天的烧饭、买菜。偶有空闲,便帮工做衣,补贴家用。宋清如说:“他译莎,我烧饭。”


尽管生活拮据,但两人依旧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宋清如成了朱生豪的读者,翻译出来了第一个就是给她看,而宋清如也担任着校对、整理、装订的工作,夫妇二人搭档甚为默契。有了宋清如这个精神支柱,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,以惊人的毅力,潜心翻译。


我们现在看到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《哈姆莱特》就是在这段时间翻译出来的。


朱生豪自己说道:“ 饭可以不吃,莎剧不能不译。”


 04

在翻译到《亨利四世》时,朱生豪突然肋间剧痛,出现痉挛。经诊治,确诊为严重肺结核及并发症。


1944年11月底,朱生豪病情加重,日夜躺着,无力说话,更无力看书了。


朱生豪早年曾对宋清如说:“要是我死了,好友,请你亲手替我写一墓志铭,……,不要写在什么碑上,请写在你的心上,这里安眠着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。”竟一语成谶。


26日中午,朱生豪道:“清如,我去了!”


这一年,他才三十二岁,宋清如三十三岁,留下了刚满周岁的儿子。


此时他还有5部半史剧没有翻译完毕,一代英才,就此陨落。生病之时,他一直对未成之事甚是叹息,说“早知道生病,就快快早点翻译完了。”


宋清如为了完成他的遗愿,面对那三十一部一百八十万字的手稿,宋清如选择了整理和继续,同时她还要抚养嗷嗷待哺的孩子。朱生豪留下的手稿和怀里的孩子,就是宋清如活下去的使命。


 

 

当一个人有了使命,她便有了无穷的力量。


最终,在1987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《莎士比亚全集》,里面收录了朱生豪翻译的三十一本剧本。而关于宋清如与朱生豪之间的书信往来,最终在出于文学上的考虑,宋清如答应出版,这才有了书信集《寄在信封里的灵魂》。


以下摘录一封朱生豪给宋清如写的情书:


第[008]封 冤家

宝贝:


    现在是九点半,我想你大概已经睡了,我也想要睡了。心里怪无聊的,天冷下雨,没有东西吃,懒得做事,只想倚在你肩上听你讲话。如果不是因为这世界有些古怪,我巴不得永远和你厮守在一起。


你说我们前生是不是冤家?我向来从不把聚散看成一回事,在你之前,除你之外,我也并非没有好朋友,不知道为什么和你一认识之后,便像被一根绳紧紧牵系住一样,怪不自由的,心也不能像从前一样轻了,但同时却又真觉得比从前幸福得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写了,祝你快乐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现在网络上很多“土味情话”的段子:


你知道我的缺点是什么吗?是什么?缺点你。


你的脸上有点东西,有什么?有点漂亮。


我可以称呼你为您吗?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放在心上了。


这些抖机灵的话,虽然搞笑,但是却缺少了一丝认真,一点真诚。


今天是七夕,有意中人的,希望你能和意中人想会;没有意中人的,也不必懊恼,多看看朱生豪的情书,说不定也有机会给心里那个TA写情书呢~